山东省藻类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山东省藻类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欢迎您! 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最新公告: ·   碳氮循环会议《中国(苏州)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将于4月14日在苏州与您相约!》   ·   名单公布!2022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评选结果揭晓!   ·   雨生红球藻及相关原料在我国的批准使用情况   ·   青岛微藻产业学会关于对《食用螺旋藻粉分级标准》团体标准制定立项的公告(青微藻字〔2023〕1号)   ·   中国藻业协会召开《螺旋藻养殖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审定会   ·   填补行业空白!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琼胶》正式获批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动态 > 团队工作
山东藻类产业技术体系组织关于海藻食品消费情况的线上调研活动
日期: 2022-05-17     查看次数: 1024

  近期,山东藻类产业技术体系组织开展了关于海藻食品消费情况线上调研活动,形成了一份基于调查问卷的海藻食品消费情况调研报告,具体内容如下:

一、调查人员基本情况

本次调查人群总数347人。其中,男士占比47.8%女士占比52.2%图1A)。年龄分布以31-40岁阶段的最多,占比39.5%;其次为19-30岁阶段,占比32.6%;41-50岁占比为17.0%,51-60岁占比为8.9%,60岁以上和18岁以下较少,分别占比1.4%和0.6%图1B。机关、企事业管理人员占比25.7%,学生占比19.9%,专业技术人员19.6%,企业职员占比11.0%,个人经营者占比9.8%,自由职业者占比5.8%,服务业人员占比4.3%,工人占比3.5%,农业劳动者占比0.6%(图1C)。调查人群的家庭月收入在10000万元以上的有34.3%,8000-10000元的占17.0%,6000-8000元的占比为17.9%,4000-6000的占比在15.3%,4000元以下的有15.6%(图1D)。

图1 调查人群基本情况

调查人群范围以山东省内为主,省内内地城市人群占比合计47.6%,青岛、烟台、威海、日照等沿海城市的人群占比合计47.1%。省外地区主要以浙江杭州、江苏南京、山西太原、安徽合肥等内地城市为主,占比为10.7%(图2)。

图2 调查人群所在地区

二、调查人群对海藻产品的消费情况

调查人群中经常食用海藻类食品的仅为18.7%,偶尔吃一次的占比为64.8%,基本想不起来吃的占比为15.6%,从来不吃的占比0.9%(图3A)。其中,绝大多数人食用的海藻产品为海带和紫菜,占比分别为97.7%和93.1%;裙带菜次之,占比70.0%;龙须菜相对较少,占比为48.4%;石花菜的消费占比为12.4%,而羊栖菜、马尾藻、石莼、麒麟菜的占比均低于5.0%(图3B)。

图3 海藻消费人群的食用频率和产品占比情况

人们购买海藻产品的首选渠道为超市,占比为90.8%其次是农贸市场和电商平台,分别占比53.6%和40.6%社区果蔬店和水产专卖店、团购群的购买人群占比分别为19.9%、17.3%、14.4%通过朋友圈购买的占比6.6%,其他渠道的占比1.7%(图4A)。最常购买的为海藻干制品,占比为90.2%;其次为零食类,占比为60.2%;盐渍品和半加工品的食用占比为42.7%和29.1%(图4B)。

图4 海藻购买渠道及消费品类占比

调查人群对不同海藻加工食品的识别率不同,其中对海带丝和海苔的识别率最高,分别为90.0%和86.5%;寿司次之,占比为47.8%;凉粉为34.0%,果冻为11.8%,酱油为9.5%(图5A)。最受大家欢迎的海藻食品为开袋即食凉菜或咸菜,占比达94.2%;其次为加工半成品,占比为70.3%;膨化食品、甜点类、面食类的占比分别为38.3%、21.9%、19.6%;功能性软糖和压片糖果的占比分别为11.2%和8.7%(图5B)

5 海藻食品的识别率及受欢迎海藻食品占比

三、调查人群对海藻产品的关注情况

人们最为关注的海藻产品属性为产品的品质、口感风味和价格,占比分别为89.6%、83.9%、65.4%。对于产品的产地关注的占比为22.8%,对于品牌、包装的关注占比分别为8.1%和5.5%(图6A)。多数人选择海藻食品是为了获得更加全面的营养,占比52.2%,追求美味的占比为18.2%,调理身体状态的占比为15.0%,即食方便的占比11.5%,认为价格优惠的占比2.3%,其他的0.9%(图6B)

图6 关注的海藻产品属性及选择海藻食品的原因

根据调查人群的反馈,可以看出大家不愿购买海藻产品最主要的原因是大众缺乏对海藻营养功效的认占比为58.5%;再就是海藻腥味太重产品可选择的种类少,占比分别为46.4%和40.9%;产品来源不明确的占比为25.7%;市场认可度低的占比为23.1%(图7)

图7 人们不愿购买海藻产品的原因

、调查人群对海藻常识及营养健康功效认知情况

对于海藻常识的描述,调查人群中有89.3%的人认为“海藻”是海带、紫菜、裙带菜、石花菜等海洋藻类的总称是正确的58.5%的人认可常食海藻食品可有效地调节血液酸碱度是正确的41.8%的人相信褐藻可作为中药预防和治疗癌症其有效成分为海藻多糖是正确的;35.7%的人知道世界上每年的海藻产量为650万吨主要被开发为食品添加剂和海洋蔬菜是正确的

对于海藻营养情况的描述,调查人群中有78.4%的人确信海藻会比陆上植物含有更多种及多量的天然无机元素是正确的68.0%的人知道食用海藻富含蛋白质及二十余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通常是陆地蔬菜缺乏的成分是正确的62.0%的人认可海藻含有多种维他命,主要的有维他命B12、C及E、生物素及烟碱酸是正确的;42.4%的人认为红藻与褐藻含有丰富的植物纤维,其含量远大于豆类、谷类和常见蔬果类。

人们对于海藻的健康功能具有一定的认知,其中对改善三高和防止甲状腺重大的占比达到71.8%和64.3%,对海藻清肠道防便秘、排毒净化血液功能有所了解的占比为40.4%和39.8%;对防癌抗癌、美容养颜功效有所了解的占比为32.9%和28.5%。

图8 人们对海藻功能的认知情况

五、调查人群对海藻食品未来预期

调查人群中有39.2%人群认为海藻食品市场的未来前景巨大,35.5%的人群认为未来市场前景较大,23.3%人群认为未来市场前景不确定,2.0%认为市场前景不大图9A

调查人群中认为增加人们消费海藻产品频率最为有效的方式加强海藻功效及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工作占比为49.6%;其次是丰富海藻食品种类占比为34.3%;再就是加强海藻产品的营销宣传占比为13.0%;政府鼓励藻类相关消费的占比为2.9%,其他为0.3%图9B开展海藻科普工作最为有效的方式是开展海藻科普大讲堂占比为35.2%;其次是通过电视、报刊等传统媒体或新媒体平台占比33.4%;举办线上海藻知识公益讲座和公共区域广告牌投放宣传文案占比分别为9.5%和9.2%;通过海藻相关企业产品的发布会或推介会的占比为7.5%;线下发放海藻科普宣传单的占比为4.3%图9C

图9 人们对海藻食品的未来预期

此外,调查人群中有187位针对海藻食品提出了意见和建议,其中针对产品口感、风味去除腥味的有95条,增加产品种类多样的66条,开发即食类产品38条关注食品健康安全的17条,强调海藻及相关产品宣传的6条,涉及引进和开发新技术、降低生产成本价格的4条

六、分析总结

   尽管本次调查问卷的样本量仅有347人,且相比于之下沿海城市的人群占比较高,但是年龄阶段分布较为合理,涉及各个行业的人员,因此,本次调研具一定的代表性。通过对调查结果进行梳理分析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总结如下:

1. 人们对海藻的接受程度尚可,特别是海带、紫菜和裙带菜,消费占比分别为97.7%93.1%70.0%。但是,偶尔吃一次和基本想不起来吃的人群占比达80.0%以上,可见相对于普通蔬菜而言,海藻的食用频率太低。如果将绝大多数人们食用海藻的频率调整为经常吃、天天吃,则可大大增加海藻的消耗量,提升其经济产值。

2. 为什么海藻的食用频率这么低呢?从产品的品类进行分析,首先,人们消费海藻类产品的大头仍为海藻干制品,而从干制品到成品菜的步骤过于繁琐,无法满足人们的快餐式消费需求;其次,消费占比第二的零食类主要以海苔类为主,此类产品价格相对较高,且部分产品含有较多的食品添加剂,对于追求物美价廉和健康饮食的人群来说可以说是望而却步。从产品的属性来看,海藻具有特殊的腥味,导致其加工的产品存在风味和口感的不足,这也是调研人群不愿购买海藻类食品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增加海藻产品品类特别是即食型产品、改善口感和风味、关注健康、降低成本是实现海藻消费升级的关键。

3. 海藻食用频率低的另一个重要原因是人们对于海藻营养功效的认知还有待加强,同时也是人们不愿购买海藻类食品的首要原因,占比58.5%。尽管调研人群基本认可本次问卷中对海藻常识及营养健康功效的描述,且52.2%选择海藻食品是为了获得更加全面的营养,但是有49.6%的人群认为增加人们消费海藻产品频率最为有效的方式加强海藻功效及相关知识的科普宣传工作说明人们还是缺乏对海藻重要性的了解。因此,加强海藻类知识的科普宣传、强化其营养功效的认知是实现海藻消费升级的根本。

4. 人们对海藻食品市场的未来预期持乐观态度,调查人群中有74.7%认为海藻食品市场未来前景巨大或较大。从人们关注的产品属性来看,产品品质、口感风味和价格占比较高,分别为89.6%、83.9%、65.4%。针对当前海藻食品中的问题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也是以改善口感风味为主,同时增加产品多样性。因此,可将以上几点作为后期海藻食品加工过程中关注的重点。

总而言之,海藻食品,未来可期! 

注:本次线上调研活动由山东省现代产业体系藻类创新团队济南综合实验站发起,首席岗及其他岗站给予了极大地帮助和支持。本次调研结果的最终解释权归山东省现代产业体系藻类创新团队所有。

山东省藻类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平台简介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隐私与安全   |    常见问题解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 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邮 编:250100 鲁ICP备18034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