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藻类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山东省藻类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欢迎您! 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最新公告: ·   碳氮循环会议《中国(苏州)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将于4月14日在苏州与您相约!》   ·   名单公布!2022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评选结果揭晓!   ·   雨生红球藻及相关原料在我国的批准使用情况   ·   青岛微藻产业学会关于对《食用螺旋藻粉分级标准》团体标准制定立项的公告(青微藻字〔2023〕1号)   ·   中国藻业协会召开《螺旋藻养殖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审定会   ·   填补行业空白!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琼胶》正式获批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产业服务 > 技术咨询
8-9月河蟹5壳关键期,如何降低蓝藻问题对河蟹的影响?
日期: 2022-08-13     查看次数: 655

8-9月份是河蟹5壳的关键期,这时期的河蟹成活率以及翻倍率大小能够直接决定塘口河蟹所能产出的效益,但同样的,这个河蟹冲刺时间段下河蟹塘口问题也会比较多,其中一个就是蓝藻问题。

目前8月份的温度还是普遍较高的,再加上这个时间段养殖塘主为了让河蟹增重,在饲料的投喂上有所增加,这就使得蟹塘塘底沉淀的残饵剩料以及河蟹排泄物就比较多,再加上高温天气,如果没有定期去做改底工作的话,很容易给蓝藻爆发提供一个比较好的生存环境。

而且,因为本身蓝藻的繁殖速度和生命力就比其他藻类强悍,所以能够快速增殖。

当然了!

这里也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爆发的蓝藻都是源自于原塘口的水体富营养化,另外一部分也可能是源自于外源水,在高温期,不少塘主因为气温升高,导致池塘水体积温指数也在提升,所以为了给水体降温,会采用注入外源水的方式。

这种方式可行,但要留心外源水的水质,部分塘口在最后5壳期爆发蓝藻问题,就是因为外源水体中的蓝藻导致的。

河蟹5壳期间蓝藻的危害有哪些?

1、易造成河蟹软壳死亡情况;

高温时期如果塘口出现蓝藻问题,往往蓝藻分解后会产生大量的有毒害的物质,这些藻毒素会造成螃蟹活力降低、摄食欲望变差,精神萎靡,肝胰脏生长受到抑制,在蜕壳期就会造成河蟹软壳死的情况。

2、造成河蟹缺氧;

本身高温期的塘口水体的溶解氧就是个麻烦问题,而且还是在河蟹的5壳蜕壳关键期,所以如果这个时间点,蓝藻爆发会造成蓝藻粘附在河蟹的鳃部,造成河蟹生理性的缺氧,引发损伤乃至是大面死亡情况。

与此同时,如果是大规模的蓝藻爆发,其本身也会影响水体的透明度,使得塘口里的其他有益藻类的光合作用受限,导致整个塘口陷入缺氧境地,而这在河蟹5壳期间则是相当致命的隐患。

3、败坏蟹塘底质,造成河蟹偷死;

蓝藻的爆发随之带来的就是大量的蓝藻死亡,逐渐沉淀在塘底,而在高温时期,这些沉入塘底的蓝藻在消耗塘底溶氧的同时,也会借助高温期塘底易产生的厌氧环境,败坏塘底底质。

在容易催生有害物质的同时,也会引发河蟹偷死情况。

如何在5壳期间降低蓝藻威胁?

【1】养殖后期定期改底要常态化;

在之前的推送中,我们就说过,蟹塘改底的前中后期频率要逐步加快,前期可以10-15天改底一次,到了养殖中期就要7天改底一次,而到了养殖后期则需要3天就要改底一次。

这也是因为在河蟹养殖的后半段过程中,蟹塘所经历的“变数”会逐步增多,这时期所产生的一些影响造成的损失也更大。

蓝藻就是一个典型。

在养殖前期我们可以去用蓝藻药去杀蓝藻,但是在现阶段,同样是蓝藻爆发,我们就不建议甚至是不能够用药物杀蓝藻了,因为这个时间正好处于河蟹5壳前后,使用药物风险太大,且不可控,贸然使用药物杀蓝藻会引起河蟹大量死亡或影响河蟹翻倍率。

因此,要想降低蓝藻危害,定期的改底必不可少,通过底居速解安B这类改底产品,能够在改善蟹塘地步环境的同时,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增强池塘底部的溶氧率,抑制蓝藻再生长。

【2】增加水体钙离子浓度;

河蟹5壳蜕壳期,对于钙元素的需求会加大,因此使用元气钙补充水体钙离子很有必要,因为一定程度上,蟹塘水体中是否拥有足够的钙离子,直接决定了河蟹蜕壳后能否快速硬壳、厚壳速度,进而降低在软壳阶段遭受蓝藻毒素影响导致软壳死的情况,同时,在蜕壳前后补钙也能够最大程度上增加河蟹的翻倍率。

【3】投放一定量的螺蛳,饲料营养搭配均衡;

秋季本身就是河蟹喜食螺蛳的高峰期,所以,这个时间段投放一定的螺蛳不仅可以满足河蟹营养摄取上的需求,同时螺蛳本身也具备一定的净水能力,在有蓝藻的池塘可以帮助吃掉一部分蓝藻。

同时,在平时的饲料投喂上,使用金维安拌料投喂,也可以增强河蟹体质和抗病力,补充能量,在河蟹5期间降低蜕壳不遂的问题。

本文转载自百家号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0742065501880141&wfr=spider&for=pc

 

 

山东省藻类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平台简介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隐私与安全   |    常见问题解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 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邮 编:250100 鲁ICP备18034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