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藻类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山东省藻类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欢迎您! 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最新公告: ·   碳氮循环会议《中国(苏州)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将于4月14日在苏州与您相约!》   ·   名单公布!2022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评选结果揭晓!   ·   雨生红球藻及相关原料在我国的批准使用情况   ·   青岛微藻产业学会关于对《食用螺旋藻粉分级标准》团体标准制定立项的公告(青微藻字〔2023〕1号)   ·   中国藻业协会召开《螺旋藻养殖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审定会   ·   填补行业空白!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琼胶》正式获批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天地 > 藻类与医药
海藻的抗癌及其他药用价值
日期: 2022-10-30     查看次数: 237

昆布(海带)的抗癌及其他药用价值,海产品中还有一种海藻也能入药,而且常常与昆布相须为用。海藻与昆布一样,也是可以药食两用的。

海藻为马尾藻科植物羊栖菜及海蒿子的藻体,主要含褐藻酸、甘露醇、碘和氧化钾等。传统中医认为海藻味咸,性寒,归肝、胃、肾经。有消痰软坚,利水退肿的功效,主治瘿瘤、瘰疬、脚气浮肿等。

现代医学也常以海藻中所含的碘治疗缺碘性甲状腺肿,将甘露醇用于治疗各种水肿病,所以古代中医虽然未能阐明海藻治病的原理,但是对其功效的记载却是准确的。这种来源于实践的治病经验,即便是在今天仍然不过时,而且天然药物的副作用的确小很多,比如海藻利尿就不至于导致患者钾缺乏。

海藻基本无毒,但是中药十八反中认为甘草和海藻是药性相反的药,提示二者不可同用,同用会出医疗事故。不过这一说法很可疑,因为中医有许多经典名方都同时使用海藻和甘草,现代药理实验也未能找出二者同用有剧毒的确证,所以海藻是否反甘草是存在争议的。现代实验甚至发现甘草与海藻按照1:2的比例合用,非但未见亚急性毒性,反而可促进甲状腺合成T3,比单纯使用海藻的效果更好。但为安全起见,建议一般不要将海藻与甘草同用。

中国古人很早就发现了海藻能治病,《神农本草经》将海藻列为中品,认为海藻“主瘿瘤气,颈下核,破散结气,痈肿癥瘕坚气,腹中上下鸣,下十二水肿”,这说明早在秦汉时期,我国医学家就已经发现了海藻可治疗甲状腺肿瘤,这是世界上最早的以含碘的天然药物治疗甲状腺肿瘤的记载。

古代本草著作记载的海藻功效主要聚焦于两个方面,一是其软坚散结,消痰去瘤的功效,二是其利水消肿的功效。现代药理实验证实海藻的确有抗肿瘤功效——海藻不但能用于治疗甲状腺肿,对其他的癌症也有效,同时海藻还有利尿作用,对腹水癌有效。所以古籍中记载的海藻的功效是准确无误的。

现代药理实验证实海藻中所含的羊栖菜多糖A对小鼠白血病L615显示一定的抗癌作用,海蒿子粗提取物对子宫颈癌U14、肉瘤180及淋巴瘤1号腹水型均有抗癌作用。羊栖菜多糖B对小鼠肉瘤S180和艾氏腹水癌(EAC)均有抑瘤作用。海藻中所含的海黍子多糖对小鼠S180有抗肿瘤作用,可延长荷瘤小鼠的寿命约26%。裂叶马尾藻甲醇提取物对培养的P386淋巴细胞白血病细胞有明显的细胞毒作用,其有效成分可能为羟基马尾藻醌和马尾藻醇。

海藻与昆布一样,也有降压、抗凝血、降血脂、抗感染和提升免疫力作用。海藻的主要成分之一褐藻酸钠在昆布中也大量存在,其余成分,如碘、甘露醇、氧化钾等,也都同时存在于二者之中,所以古人记载的海藻与昆布的功效相似,也是准确的。

中医很少用单一药物治疗肿瘤类疾病,海藻用于治疗瘿瘤,常与昆布、贝母、僵蚕、青皮等同用。如《外科正宗》中治疗肉瘿(甲状腺肿)、石瘿(甲状腺癌)的海藻玉壶汤,就是用海藻、贝母、陈皮、昆布、青皮、川芎、当归、半夏、连翘、独活、甘草各一钱,海带五分,水煎服。《世医得效方》治“蛇盘瘰疬,头项交接者”,就是以海藻菜(以荞面炒过)和白僵蚕(炒)各等分,以白梅泡汤,和丸,如梧桐子大,每次服用60丸,米汤送服。

这里需要说明一下,《外科正宗》中将昆布与海带算作两种药,但历史上海带是被当作昆布使用的,此处如果一定要把昆布和海带当作两种药,则昆布当用黑昆布,海带当用裙带菜。

海藻治疗瘿瘤和赘肉,不但可内服,也可外用。如《普济方》中记载治疗身上生赘肉的方法,就是用海藻为末外敷,同时用酒煎海藻内服。

海藻治疗小便不利,常与昆布、防己、车前子、大腹皮、薏苡仁、茯苓等同用。海藻还能治疗肾炎蛋白尿,《浙江药用植物志》记载,用海藻、蝉衣、昆布各适量,水煎服,可治肾炎蛋白尿。

当代的一些中成药如五海瘿瘤丸、内消瘰疬丸等也均含有海藻。

本文转载自腾讯网https://view.inews.qq.com/a/20221026A05ZVX00

 

山东省藻类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平台简介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隐私与安全   |    常见问题解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 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邮 编:250100 鲁ICP备18034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