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藻类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山东省藻类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欢迎您! 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最新公告: ·   碳氮循环会议《中国(苏州)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将于4月14日在苏州与您相约!》   ·   名单公布!2022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评选结果揭晓!   ·   雨生红球藻及相关原料在我国的批准使用情况   ·   青岛微藻产业学会关于对《食用螺旋藻粉分级标准》团体标准制定立项的公告(青微藻字〔2023〕1号)   ·   中国藻业协会召开《螺旋藻养殖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审定会   ·   填补行业空白!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琼胶》正式获批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天地 > 藻类与医药
浙江工业大学傅正伟:天然虾青素强抗氧化,有助护肝、抗衰
日期: 2022-11-16     查看次数: 205

 

“研究发现,虾青素有强大的抗氧化能力,能够预防氧化压力、紫外线、炎症等对身体的侵害。”在2022年9月16日由生命时报主办的第五届“微藻营养医学中国行”健康科普活动中,浙江大学生物工程学院傅正伟教授在主题报告中讲到。

 虾青素素有“超级抗氧化剂”的美誉,能够通过提升器官抗氧化能力延缓器官损伤,在本次研讨会上,傅教授针对红球藻虾青素在改善肝损伤和慢性肝病中的作用展开讲解,为大众肝脏健康给予科学指导。

 俗话说“肝不好,人易老”,肝脏是人体中代谢排毒的重要器官,能够将营养物质合成、分配,送往全身,同时将有害物质分解排出体外,一旦肝脏因衰老、不良生活习惯等原因受到损伤,将会对人体正常的代谢排毒造成重大影响。因此,“养病先治肝”,做好肝脏保护对于维持机体健康、延缓衰老尤为重要。

 傅教授在报告中指出,人体在日常代谢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活性氧,这种活性氧就是自由基。而生活习惯、环境压力、紫外线等各种因素均会导致自由基的产生,带来过多的氧化压力。这种情况下,氧化还原平衡将被打破,产生氧化应激,导致脂质过度氧化,蛋白质变性等现象出现。体现在各类表征上,比如皮肤变性、糖尿病、各种癌症都与氧化应激过度有关,肝损伤的发生也不例外。

 事实上,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肝炎、肝硬化等肝病肝损伤均与自由基过氧化作用有关。实验证实,毒性物质会引起体内自由基明显升高,肝内过氧化产物随之增多,进而导致肝细胞坏死的发生。另外,当药物、化学物质等有害物质在肝脏内转化时,也会有大量的自由基产生,其数量一旦超过人体的清除能力就会引发肝脏疾病。

 因此,为抵御自由基带来的机体损伤,就需要各类抗氧化剂发挥作用。人类日常食物当中,比如儿茶酚胺、花青素、维生素E、维生素C等都有抗氧化作用,而红球藻虾青素抗氧化活性是维生素C的6000倍、维生素E的1000倍,是不可多得的天然抗氧化剂。

 通过虾青素对于多种原因引起的肝损伤方面的作用研究,傅教授指出,虾青素不仅能够有效预防氧化损伤,还能对已发生的损伤起到治疗作用。在验证红球藻虾青素抗紫外氧化功能以及氧化恢复功能的实验中,傅教授发现,紫外线照射能够使得SOD活性明显下降,而添加虾青素的对照组中,明显能够抑制紫外线诱导的SOD活性下降;同时,在已经产生氧化损伤的实验组中,添加虾青素使得SOD活性快速恢复。

 外,在针对衰老引起的肝损伤研究中,可以发现添加虾青素能够抑制氧化酶活性的下降,显著提高动物的抗疲劳能力,且抑制了长寿基因的下降幅度,达到抗衰老效果。同时,在对于肥胖引起的肝脏脂肪堆积和炎症的研究中发现,虾青素能够通过减少肝脏中M1型巨噬细胞数,增加M2型巨噬细胞数,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炎症状,进而起到防治肝病的作用。

 

 

 

红球藻天然虾青素产品-为大众健康助力

洞察到虾青素能够有效克服氧化损伤,以云南绿A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等为代表的企业将其列为主要的研发方向。作为微藻行业奠基者,绿A公司发现,很多种类的藻类如衣藻、裸藻、伞藻等都含有虾青素,其中雨生红球藻对虾青素的积累量可达到细胞干重的4%,是目前公认生产天然虾青素最好的生物来源。

在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程海湖畔,绿A公司建有10万平米雨生红球藻养殖基地,从藻种筛选到规模化培养都由公司微藻技术团队全力完成,目前,年产雨生红球藻粉可达10吨以上。绿A公司在雨生红球藻规模化养殖中创新开发了领先国际的“一步法”萃取技术,不仅适合于产业化生产,更简化了培养工艺,加强了质量控制,其拳头产品红A阿斯达软胶囊让国人在抗氧化道路上,多了一把有力的武器。

 

 

在人口老龄化加深、大众健康需求提升的大背景下,红球藻虾青素超强的抗氧化特质也将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相信在绿A公司等产业先锋的共同努力下,有关产品的生产研发将持续投票,“微藻健康力量”也将惠及更多民众。

本文转载自微藻大世界微信公众号

 

山东省藻类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平台简介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隐私与安全   |    常见问题解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 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邮 编:250100 鲁ICP备18034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