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藻类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山东省藻类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欢迎您! 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最新公告: ·   碳氮循环会议《中国(苏州)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将于4月14日在苏州与您相约!》   ·   名单公布!2022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评选结果揭晓!   ·   雨生红球藻及相关原料在我国的批准使用情况   ·   青岛微藻产业学会关于对《食用螺旋藻粉分级标准》团体标准制定立项的公告(青微藻字〔2023〕1号)   ·   中国藻业协会召开《螺旋藻养殖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审定会   ·   填补行业空白!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琼胶》正式获批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天地 > 藻类与医药
【健康科普】岩藻多糖——缓解新冠感染后的胃肠道不适症状
日期: 2023-01-10     查看次数: 167

感染新冠后,除了出现“宝娟嗓”、“水泥鼻”等呼吸道症状之外,还可能有消化道的不适症状。流行病学研究显示腹泻是新冠感染最常见的胃肠道症状,影响11.5%的患者,其次是恶心、呕吐、腹痛等[1]

 

为什么会出现胃肠道不适

一方面新冠病毒可以直接攻击胃肠道引发炎症反应,另一方面,感染引起的全身炎症反应过于剧烈也可影响到消化道,从而出现胃肠道不适症状。另外,用药不当也是引起胃肠道不适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些患者把治疗新冠的药物用作预防药物长时间服用,许多治疗新冠的中成药中含许多清热寒凉成分,寒凉败胃,可引起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而用于新冠感染发热症状的解热镇痛药(如布洛芬),其存在诱发胃肠道溃疡复发加重的风险,应谨慎使用,切勿混合叠加及超剂量使用。

 药物缓解胃肠道不适

 藿香正气水

 “新冠病毒感染者居家治疗指南”、“新冠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九版)”[2] 、“中成药防治新冠病毒肺炎专家共识”[3]均推荐藿香正气水(胶囊)用于临床表现以乏力伴胃肠不适、腹泻为主的患者。该药含半夏,不宜过量或长期服用。

 口服补液盐

 该药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治疗急性腹泻脱水的首选药物。用于防治急、慢性腹泻造成的轻度脱水。少尿或无尿患者、严重腹泻或呕吐患者、肠梗阻、肠麻痹或肠穿孔患者禁用。

 蒙脱石散

 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消化系统诊疗专家共识”[4]建议可酌情选用双八面体蒙脱石散止泻。肾功能不全患者可用。

 不是所有阳性患者都适合药物疗法,一些基础疾病患者在用药上会受限制,可选择岩藻多糖,从根源入手呵护胃肠道健康,岩藻多糖是一种提取自褐藻表面非常宝贵的海洋活性成分,对老人、孩子或者有基础疾病的人群也非常友好。

 上海交通大学特聘教授、美国罗格斯大学讲席教授赵立平接受健康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增加膳食纤维改善肠道菌群可以减少新冠肺炎重症风险[5]”。59%的消费者意识到,良好的肠道健康有助于提高免疫力[6]!

 岩藻多糖—守护胃肠道健康

 目前,医学界对岩藻多糖各种生物功能的研究,已经在国际医学期刊发表上千篇论文,已验证岩藻多糖在调理肠道、修护胃黏膜、增强免疫力、改善肾功能、防治脂肪肝、抗血栓、降血糖、抗病毒等多方面的生物活性[7]。

 研究显示,每日服用岩藻多糖可以改变肠道菌群,减缓环磷酰胺诱导的肠道粘膜损伤。岩藻多糖能够维护一个更加均衡的肠道菌群,减少宿主中的抗原负载和炎症反应,使血清脂多糖结合蛋白表达水平降低。

 

 

从图中的HE染色结果可以看出,对照组大鼠的肠道的绒毛比较平滑,其腺体也是正常的,而在模型组中大鼠的肠壁受损,绒毛剥落,丢失了绒毛结构,同时绒毛高度和腺窝高度的比值也明显降低。每日服用岩藻多糖后,小肠绒毛的形态学结构得到改善。图中显示肠壁是完整的,而且肠壁结构清晰,说明岩藻多糖可以一定程度上修复肠粘膜损伤。

 岩藻多糖还能通过修复胃粘膜做到根源护胃。2020年,明月海藻开展了岩藻多糖对胃粘膜保护功能评价,实验结果显示:服用30天,岩藻多糖具有显著的保护胃黏膜,抑制胃黏膜损伤作用。

 

当正常的肠道菌群遭到破坏,免疫系统受到损伤,人类在面对细菌病毒感染的时候会越来越脆弱。在这个疫情横行的特殊时期,补充岩藻多糖调整肠道菌群,修复胃肠道环境的健康,增强机体免疫力刻不容缓。

 明月海藻—高品质岩藻多糖

 明月海藻集团,突破岩藻多糖行业技术壁垒,成为国内率先取得岩藻多糖食品生产许可资质的企业,其自主研发的动态逆流技术生产的BMSFu®岩藻多糖健康原料,纯度高,品质更可靠。公司先后通过了S0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HACCP体系等认证,给客户超安心的产品使用体验。

本文转载自岩藻多糖微信公众号

 

山东省藻类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平台简介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隐私与安全   |    常见问题解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 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邮 编:250100 鲁ICP备18034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