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藻类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山东省藻类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欢迎您! 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最新公告: ·   碳氮循环会议《中国(苏州)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将于4月14日在苏州与您相约!》   ·   名单公布!2022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评选结果揭晓!   ·   雨生红球藻及相关原料在我国的批准使用情况   ·   青岛微藻产业学会关于对《食用螺旋藻粉分级标准》团体标准制定立项的公告(青微藻字〔2023〕1号)   ·   中国藻业协会召开《螺旋藻养殖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审定会   ·   填补行业空白!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琼胶》正式获批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天地 > 藻类与医药
面对来势汹汹的XBB新毒株,我们该如何避免二次感染?
日期: 2023-01-10     查看次数: 172

近日,上海和杭州接连检测出XBB新毒株!

传播速度或更快!

一周内在美国感染占比超40%!

XBB.1.5

已成美国“头号流行株”

被称为有最强“免疫逃逸”能力

“新毒株”近日引发网友关注:

相关话题冲上热搜

 

XBB.1.5的免疫逃逸能力与XBB.1相当,但关键突变F486P使其具有更高的人ACE2受体结合亲和力——ACE2可以被看作是新冠病毒进入人体细胞的“大门”,这意味着XBB.1.5更容易感染人体。

 关于新毒株再感染风险是否会增加,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在接受健康时报采访时表示:

 “目前XBB毒株的免疫逃逸能力有所增强,和我国流行的BA.5有所差异,感染BA.5后经过一段时间,保护力水平下降,遇到免疫逃逸能力强的毒株,再感染的风险会增加。但是,再次感染主要会发生在一些免疫力低下的人群中,免疫功能正常人群在短时间内再次感染风险比较小,而且感染后的症状通常比第一次轻微。”

 面对来势汹汹的新毒株,提高我们自身免疫力和抗病毒能力,是预防二次感染的关键。

 1国内外科学家研究发现岩藻多糖可以抑制SARS-CoV-2活性,阻止其进入宿主细胞。

 大连工业大学国家海洋食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朱蓓薇院士团队在《Food & Function》期刊在线发表了题为《Inhibitory activities of marine 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against SARS-CoV-2》的文章。

 在该研究中,朱蓓薇院士研究团队筛选了4种海洋硫酸化多糖对SARS-CoV-2的抑制活性,包括海参硫酸化多糖(SCSP),褐藻中的岩藻多糖,红藻中的角叉菜聚糖和鲨鱼的硫酸软骨素C(CS)。其中,SCSP,岩藻多糖和角叉菜聚糖在3.90〜500μg/ mL的浓度下具有显著的抗病毒活性。SCSP表现出最强的抑制活性,IC50为9.10μg/mL。此外,采用带有S糖蛋白的假型病毒进行的测试证实,SCSP可以与S糖蛋白结合,从而阻止SARS-CoV-2宿主细胞进入。三种抗病毒多糖可用于治疗和预防COVID-19。

 

 海参硫酸多糖(SCSP),岩藻多糖,角叉菜聚糖和硫酸软骨素C(CS)对SARS-CoV-2的抑制活性。

 伦斯勒理工学院生物技术和跨学科研究中心(CBIS)的Jonathan S. Dordick教授团队在《Cell Discovery》发表题为"Sulfated polysaccharides effectively inhibit SARS-CoV-2 in vitro"的文章。

 Jonathan S. Dordick教授团队测试了从海藻中提取的三种不同的肝素和两种褐藻岩藻多糖(RPI-27和RPI-28)的抗病毒活性,他们将这五种化合物分别作用于哺乳动物细胞上,进行了一项剂量反应研究。实验结果显示,岩藻多糖RPI-27的EC50值约为83 nmol/mL,肝素的EC50值为2.1μmol/mL,肝素的非抗凝类似物EC50值为5.02μmol/mL。

 Dordick教授指出,从海藻中提取的化合物岩藻多糖可以作为口服给药的基础,以解决潜在的胃肠道感染。

 

2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发现岩藻多糖可以调节机体免疫力、降低肺炎发生率。

 明月海藻集团海藻活性物质国家重点实验室与青岛海慈医疗集团合作开展临床研究发现,岩藻多糖能够通过调节机体炎症因子(IL-6、IL-17)的水平,平衡机体的免疫力,降低肺炎发生率,改善肺炎症状。

 

随着疫情管控的放开,我们每个人不可避免的要面临与新冠共存,除了做好日常的防护,我们还要提高自身免疫力,加强免疫屏障,可以适当补充营养物质,安全健康的明月海藻BMSFu®岩藻多糖是不错的选择,纯天然褐藻提取,老人孩子都可食用。

本文转载自岩藻多糖微信公众号

 

山东省藻类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平台简介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隐私与安全   |    常见问题解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 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邮 编:250100 鲁ICP备1803457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