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藻类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山东省藻类产业信息服务平台欢迎您! 天气预报: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 联系我们
  站内搜索:  
 
今天是: 最新公告: ·   碳氮循环会议《中国(苏州)碳氮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学术论坛将于4月14日在苏州与您相约!》   ·   名单公布!2022年度中国海洋与湖沼十大科技进展评选结果揭晓!   ·   雨生红球藻及相关原料在我国的批准使用情况   ·   青岛微藻产业学会关于对《食用螺旋藻粉分级标准》团体标准制定立项的公告(青微藻字〔2023〕1号)   ·   中国藻业协会召开《螺旋藻养殖技术规范》团体标准审定会   ·   填补行业空白!农业行业标准《食用琼胶》正式获批发布!  
当前位置:首页 > 科普天地 > 藻类与环境
[科普中国]-箦藻
日期: 2023-01-27     查看次数: 114

箦藻,虽然名字中有一个“藻”字,却是一种水草,平均高度是10~15公分,特性是箦藻看起来虽然像是丛生性水草,不过事实上它是有茎类植物,茎上会长出互生叶而无叶柄,同时也是栽培难度较高的水草种类之一。光照度是 2500Lux的时候最适生长。

简介沉水草本,有茎或无茎。叶线形或丝状披针形,基生或互生。花两性,佛焰苞管状,有柄,先端2裂,萼片3,线形,绿色;花瓣3,白色,较萼片长;雄蕊3~9,花药线形;子房下位,雌蕊3,柱头3,线形,具长喙,3室。果线形,包于佛焰苞内,熟后纵裂。种子多数,有或无附属物1。

形态特征箦藻为单子叶植物,沉水草本植物,具根状茎。直立茎分支,平均高度:10~15cm,圆柱形,青绿色,具细纵纹。叶螺旋状排列,披针形,先端渐尖,基部半抱茎,边缘有细锯齿,长3~6cm,宽1~3cm,绿色微紫;叶脉3条,中脉明显,无柄。佛焰苞腋生,无梗,长管状,绿色,花两性,白色;种子多数,长椭圆形,光滑。

在自然水域中可长到50公分高,但在水族箱中则矮化许多,叶片会变成浓密的绿色螺旋体,给人以地下茎植物的印象。叶片交互排列生长,长3~5公分,宽3公分。

一种为能长出矗立的箦藻,不过需要经过一段较长时间的栽培后,才能够发现它的矗立茎。所以箦藻并非丛生类水草,而是有茎类水草。箦藻能从茎上长出互生叶,没有叶柄,线形,颜色为青绿色,叶片有明显或者不明显的褐色斑纹,成丛生状。雌雄异体的单性花长在由叶脉伸出的花梗上,为白色的水上花。当矗立茎长出之后,茎叶会长出水生根,并可以由水中吸收养分。繁殖的时候,可以由茎节生出侧芽,并发育成子株,这个时候可以将子株分出来栽培。

分布生境原产地

分布于云南,最低海拔:300m,最高海拔:1200m。

生 境

沼泽、池塘、水田地、小河。

现分布

辽宁、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湖北、湖南、广东、海南、广西、四川等省区。新几内亚、印度、孟加拉、尼泊尔、马来西亚、朝鲜、日本、意大利和葡萄牙均有分布。

习性拥有细瘦的白色花瓣,适合种植在平坦的水族箱的前景区域,困难度极高,需强烈光照度,极软的软水环境。可利用分离的侧芽繁殖。

箦藻少开花结子。喜欢生长在强光的环境下,当光线不足时,会有落叶现象。在水草缸中栽培箦藻多少有些难度,除了需要有充分照明之外,CO2及肥料也是必不可少的。同时水的硬度不能太高,箦藻喜好生长在软水环境中。若是碱性水质中栽培,会非常困难。

 

 

繁殖分株繁殖,由其茎节长出侧芽,并发育成子株,可以将子株分出来栽植。甚少开花结子2。

用途叶色美丽,是水族箱内沉水植物的重要布置材料,也是园林水景中的良好绿化材料。全草为鱼饵。可以利用修剪后的侧枝来做插枝繁殖。

生态影响脱离水族馆养殖后进入自然水域,可后生生长,适宜于水域生境条件后会繁殖增量,种群优势突出,严重者改变水域生态环境,干扰水域物种多样性2。

水筛属一年生或多年生,沉水草本。茎短缩或伸长,直立、斜卧或匍匐,较少分枝。叶基生或茎生;茎生叶呈螺旋状排列,披针形或线形;基生叶条形,先端尖,基部具鞘,叶缘具细齿,绿色。佛焰苞管状,有梗或无,具纵棱,先端2裂,花生于佛焰苞内;花单性或两性;雄性佛焰苞内含雄花1朵或多朵;内轮花被片3枚,线形或披针形,宿存,外轮花被片3枚,较内轮大,白色,柔软,雄蕊3~9枚,排成1~3轮;雌花或两性花单生于佛焰苞内;子房下位,先端伸长呈喙状,胚珠多数。蒴果伸长,呈长圆柱形,不规则开裂。种子多数,纺锤形,光滑或具刺,两端具尾状附属物或无。

本属约11种,主要分布于热带至亚热带地区。我国5种,产于华东、华南、华中及西南等地3。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李学强 - 教授 - 宁夏大学

本文转载自科普中国网https://www.kepuchina.cn/article/articleinfo?business_type=100&classify=1&ar_id=353048

 

山东省藻类产业信息服务平台
平台简介   |    法律声明   |    网站地图   |    隐私与安全   |    常见问题解答   |    联系我们
版权所有: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中心
地址: 济南市工业北路202号 邮 编:250100 鲁ICP备18034575号-1